关闭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自动登录(30天内) 忘记密码?

用第三方账号直接登录

微博账号登录 QQ账号登陆

关闭

找回密码

关闭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网赢天下网>视点>

叶茂中:我们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

来源:市场部网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经说过:人类是不平等的生物,这是事实。说的直接点,投胎是个技术活。

  但人类又是极其平等的生物,因为时间是极端公平的存在,不分身份贵贱,通通一天二十四小时,分秒不差。今天钱可以买到命,却依然买不来时间的逆转。

  呱呱坠地之时,也正式开启了生命的倒计时,于是我们这一辈子的使命只剩一个,对抗时间。时间既然没法走的慢些,于是只能让自己走的快些,而如何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搞出点无限的名堂来,就是千古以来的纠缠所有人的问题。

  想做件事,但没时间。

  想做件事,太浪费时间。

  想做件事,可我都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

  时间永恒又顺畅的流逝,可时间又抓不住又不可控。

  这是人类的终极冲突。

  从商业的角度,一个冲突就是一个机会,冲突越大,机会就越大。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如果能解决大家的冲突,大家就愿意关注它并为它买单。

  于是第一批解决冲突的方案出现了,我们可以称之为压缩时间。比如打破空间限制,从马车到汽车到飞机,从平邮到电话到微信,空间以几何尺度被放大后,时间的尺度则被压缩到极限。这些方案也被转化为巨大的市场机会,成就了很多的伟大品牌。

  第二个解决冲突的方案,谓之复制时间。在商业上的表现即是提供足够多足够多的选择:

  淘宝有足够多的店铺足够多的产品;

  大众点评有足够多的餐厅;

  滴滴有足够多的专车出租车;

  搜房网有足够多的新房二手房;

  世纪佳缘有足够多的,恩,单身狗。


  平台化的思维,UGC的膨胀能力,使得打通所有产品与所有人的联系成为现实,于是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产生成倍的浏览行为,时间被复制了,试错成本被降低了,效率被提高了,冲突被解决了,于是又一批伟大的品牌出现了...

  冲突被解决了?

  也许只是一半。

  将时间复制,得到的是选择权。而用户不会讨厌选择权,但用户更不会喜欢选择,这是被无数人证实过的真理。而海量的选择权,海量的信息,其实走的是宏大叙事的路子,大而全,包罗万象,搜索引擎内核,效果辉煌绚烂,餐厅的菜单上有五百个菜。

  淘宝表面上是最大效率机器,其实是最大的的时间杀手。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这肯定是好事,但老祖宗早就说过,纵有广厦千层,一夜只睡半张床,纵有良田万顷,一日只能三餐。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节衣缩食,但这也道出了无限的选择与有限的个人,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时间之间的第二次冲突。

  碎片化时代,用户的需求由一个个或关联或不关联的细微场景构成,微博140个字,微信语音1分钟,朋友圈9张图,其单位时间内所承载的内容是极为有限,极为分散的。

  于是很多人想到了第三个解决冲突的方案,叫做解构时间。

  打碎,整理,抽取。

  将那些庞大的、完整的、总体的、或者说耗时间的,费精力的,重新解构,重新解读。


  ▌视 频

  举个例子,《我是歌手》一集两个小时,但7首歌的纯时间才半个小时,于是很多在直播的70%的时间在刷手机,只恨直播没有快进键,或者,干脆第二天看回放。而在所有线上综艺视频播放器里,你都会发现网站设置了不同的小白点,以便你方便的快进找到你所需的那一段。


 
  打碎一场秀,捡起每一首歌。


  ▌阅 读

  书店已经被无数人宣判过死刑,最后一个坚挺的阵地算是机场,因为飞机上没的玩手机。但这情况也不乐观,因为对于现在的人,连续阅读两小时都已经成为困难的事情。读客出版社曾经在校园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大学生读各种不同小说的前 10 页,最终发现前 10 页读得越快的小说越容易成为畅销书,平均3、4分钟就能读完,他们甚至总结出了一条定律——“平均每分钟阅读的字数越多越容易畅销。”

  网络小说以另一种方式解构了图书,打碎了图书,以唐家三少、我爱吃番茄、天蚕土豆为代表的网文大神们用工业化的方式创作着小说,每天更新,每段三千字,5分钟读完,读者毫无负担。这样的模式半年能产出三百章,也就是将近100万字,《白鹿原》全篇才50万字,《三国演义》全篇才80万字,而一百万字在网文里只能算中短篇。

  这个世界不再会有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故事了,打碎史诗,捡起一地鸡毛。


  ▌KTV

  每一次K歌都是一次繁重的社交任务。每一次K歌都是一次史诗副本。

  在昏暗的包房里要面对的,除了酒精,骰子,和爆米花之外,还有意料之中的麦霸,和意料之外的切歌之王,唱口水歌结果变大合唱,唱小众歌肯定冷场,对五音不全的人则更是地狱,唱了露丑,不唱,这钱不是白花了吗。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冲突。

  试着去解构KTV里的无效时间吧,去掉一切无关的附着物吧,剩下的,就是单纯的唱唱唱而已。


 

 
  一个屏幕、两个麦克风、三面玻璃,构成了KTV的另一种存在可能,不用担心在包房里虚度几小时的时光,这里唱一首歌付一次钱。担心在商场的餐厅等位太久?这个碎片时间盒子能让你感觉不到时间流逝。

  打碎KTV,能不能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太棒了。商业总有奇迹,只要我们能洞察用户的冲突,就可以构思出拥有巨大差异化的创意,而创意就是权力。


  ▌电 影

  在豆瓣上,阅片上千的用户跟蝗虫一样多,而阅片上万的大神也遍地跑,阅片上万是什么概念?平均每隔4小时就看一部电影,到50岁时可以完成这个小目标。你不禁怀疑他们的看片方式,会不会和爱情动作片一般,玩命的拉动进度条。这在情感上是无法接受的。毕竟对于每部电影而言,都是神圣不可分割的整体。

  是的,电影也能打碎,也能拆的粉粉碎。

  谷阿莫是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的一名up主,他擅长的事情,就是把几个小时的电影概括成几分钟的短片。


 
  8分半看完6小时的《小时代1-3》!

  5分钟看完600分钟的电视剧《舞法天女》!

  12分钟看完18小时的网剧《太子妃升职记》!

  电影太多,时间太少?没事,我们把电影打碎了,解构了,卸妆了,端给你。

  这和传统意义上的电影预告片是两回事。预告片是买家秀,是P图软件,是美颜欺诈犯,是勾引你买票最终跌进烂片深渊的罪恶杀手;而谷阿莫的*分钟看完*电影,则是赤裸裸的对于那些你明知是烂片,但是又耐不住自己的好奇的情况出现时,请找谷阿莫预先排雷。

  打碎电影,阅片过万不是梦。


  ▌体 育

  北美三大体育联盟分别是NBA、NFL、MLB。这三样运动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碎片化的倾向十分明显,篮球和美式橄榄球都是分4节,期间暂停,犯规,休息时间无数,而棒球更是分9局,每局还分上下半,这一切的设置,都是一个目的,为了方便老美的观众有足够的时间上厕所,买汉堡,当然,还有刷手机。

  这也是足球在美国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谁愿意枯坐45分钟不能动?谁愿意刚刚买个可乐结果错过一个进球,要是看90分钟结果一个球没进给不给退票?

  今日头条刚和体奥动力完成了合作,而体奥动力手里拿着中超联赛的版权,于是以后的今日头条里,可以即时看到中超比赛的实时短视频,而微博也宣布和NBA达成了合作,实现了NBA实时短视频在微博的上线。

  而在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中,已经出现了由于气温条件所导致的“高温暂停”,搞不好在有生之年,我们会看到分四节,乃至分八节的碎片化足球比赛,球员愿意,广告商愿意,而球迷如果接受了这一奇怪的设定的之后,也许会很快习惯暂停期间刷朋友圈的乐事。

  微博微信诞生之初,就自带碎片化属性。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也大多自带这一的出生天赋。而对于那些传统的、完整的、成熟的产品模式而言,其经过几十年自我完善的终极形态,有时在这个时代则变成了尴尬的原罪。

  打碎,整理,抽取。

  重新解构。

  一切的宗旨是用碎片化的内容,对抗碎片化的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解决用户的冲突,存在于无限的选择与有限的个人,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时间之间的冲突。

  当然,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碎片化,这是另一个更为深远,也更值得探讨的主题,如果说视频和阅读的碎片化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拆解KTV也在理论上可行,那么解构电影、解构体育,已经算是有些离经叛道了,是要被原教旨主义者吊起来批斗的级别。

  那么走的再远一点,比如碎片化学习?

  公众号列表里每天都会出现一堆未读的小红点消灭不完吗?每天在知乎收藏三十篇文章的意义在哪?

  一分钟的语音真的可以藏着真理吗?七天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弱点吗?花199元订阅专栏真的可以通向财富自由吗?

  学习这件事上,真的可以打碎,整理,抽取,解构吗?学习这件事上,真的可以拿广度代替深度吗?

  不如让我们来学着画匹马吧。


 
  ▌最后,我们说说营销。

  营销对于企业来说,是个既漫长又短暂的过程。营销是战略,是坚持,是重复,是穿上红舞鞋就得一直跳到死,是一辈子的事;营销也是战术,需要迅速的决断,需要对瞬间机会的把握,需要不断迭代,不断微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