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自动登录(30天内) 忘记密码?

用第三方账号直接登录

微博账号登录 QQ账号登陆

关闭

找回密码

关闭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网赢天下网>视点>

张文伯:数字媒体营销之我见

来源:网赢天下网

        毫无疑问,通过数字营销发展与目标消费者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难。

        各种各样的第三方数据报告都已经显示,90后甚至是95后,已经成为当下大银幕电影的主力消费群体。而这个群体可以称之为是数字媒体平台的原住民。他们习惯性地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B站、兔区接收资讯,分享体验,转发吐槽,对于“双井号”内的内容有着天然的免疫力。而以微博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渠道,已经进入全面商业化的阶段,不光是开屏、Banner位,连“热搜”、“话题榜”都明码标价,其结果是,对于以“互动传播”为目标的数字营销公司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失去了真正有意义的“互动”,传播预算向CPM倾斜,满足用户需求和满足客户需求之间的平衡被逐渐打破,社会化传播还能被认为是效率更高的电影营销方式吗?

        前不久,微信推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指数工具,虽然腾讯始终不愿意承认微信的营销属性,但各种十万+的公众号早已通过这个平台赚得盆满钵满。阅读量和朋友圈分享的背后,驱动力还是内容,无论是图文,还是花样百出的短视频。虽然现在很难评估公众号价格的投入产出比,但是用于微信公众号的预算比例日益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近网易云音乐在杭州组织的“红色乐评专列”营销事件,获得了整个营销圈的关注。网易云音乐从他们沉淀积累的4亿多条用户评论中精选出85条评论,不仅击中了地铁车厢中的乘客,也击中了看到这条新闻的网友,UGC的力量依然强大,对于所有泛娱乐内容,都具有可复制性。我把它称之为“用户影响用户,评论引导传播”。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无论是一条微博,还是新闻客户端上的一条资讯,还是豆瓣电影的一条短评,它们下面的评论与之共同构成新的传播主体,评论不再只是评论,它们同样可以被点赞,被评论,他们成为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互动”并未消失,反而成为了过去一些传统媒体在进行数字转型的“利器”。

        覆盖制造热度,互动引导兴趣。对于当下的电影营销工作者而言,不妨在更广泛的数字营销平台上网聚“评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