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落幕,微信朋友圈总算消停了一阵,但随之而来的《中国好声音》第三季让新一轮的刷屏盛况再次出现。
从上周五起,观众收看由腾讯视频独播的《中国好声音》第三季时,除了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吐吐槽、发发感想和评论之外,还可以在微信进行一种全新的互动玩法——通过“摇一摇”功能反选竞猜学员的梦想导师,并可跳转到腾讯视频客户端收看该节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接受电视所传递的信息,参与和体验成为新的诉求点。从效果看,好声音的“摇一摇”竞猜有效实现了观众和电视之间的实时互动,同时使参与感和代入感倍增。
权利反转,让用户选导师
据了解,微信“摇一摇”搜音乐是在4.5版更新时加入的,而此次好声音“摇一摇”竞猜互动活动正是基于“摇一摇”功能。“做好声音摇一摇初衷是希望用户在看电视时找点乐子、进行实时互动。”负责开发该功能的产品经理向腾讯科技表示。
好声音“摇一摇”的具体玩法是:节目直播时每当上场一个新选手,用户就可以打开微信中的“发现”—“摇一摇”—“歌曲”功能,竞猜这位选手最终选择了哪位导师,或者是“出局”。竞猜之后,用户还可以看到此次竞猜的参与人数以及竞猜的正确率,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自己“打败了”全国多少观众。随后,用户可将战绩分享至朋友圈,并参加下一轮竞猜。猜对的观众则有机会参与实时竞猜抽奖。
可以说,每一季《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人选都会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而随着第三季导师名单最后锁定为齐秦、那英、汪峰、杨坤四位后,观众更关心的就是学员的水平和质量了。
于是,在此情况下出现了这样一种转变,即观众关心的不仅仅是四位导师是否能为场上学员转身,同时也更关注场上的高水平学员最终能够“花落谁家”。“出于这种考虑,我们最终决定把产品的痛点集中在‘猜导师’。”该产品经理对腾讯科技说。
“毕竟《中国好声音》从第一季走到第三季,除了已经形成的品牌效应外,高水准的选手成为了吸引观众的重要指标”。
两小时参与破百万
好声音“摇一摇”竞猜互动给观众和电视屏幕之间架起了沟通的管道,并让整个传播过程形成了闭环。
传统时代,电视一直作为一个单向传播的主体存在,观众对节目内容是单向接收缺乏反馈的机制。而随着网络环境的完善、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视频厂商在客户端的推动共同促进了移动端视频用户的快速增长。
CNNIC在今年6月发布的《2013-2014中国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视频用户移动端的使用率在上升,尤其是10-29岁的年轻用户,在移动端看视频的比例已经达到69%以上。
加上网络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观众习惯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SNS社交网站将自己从电视内容中得到的信息反馈出去,并得到他人的回应以寻求认同感。尽管搭载社交媒体进行互动,但观众与电视屏幕之间依然是割裂的。
而观众通过微信可以直接参与到《中国好声音》的节目互动中,并马上就能看到竞猜结果和其他观众的选择想法。如此一来,观众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了主动传播者和主动参与者。
看似简单的互动玩法,却带来了极高的用户参与数和活跃度。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上周《中国好声音》首期节目播出的两小时里,活动累积的参与用户数突破百万,参与竞猜的人数超30万,还有1万用户参与了评论。
微信的引爆效应
在去年7月中旬,湖南卫视曾和上海宏蝠网络联合研发了一款将电视与游戏相结合的手机互动App“呼啦”,并在《我是歌手》热播时形成了电视、院线、呼啦三者互动的三屏联动模式;在《中国最强音》节目中贯穿了第五导师团的遴选到逆袭投票的全过程;早在去年的《快乐男生》中也打通线上线下的交流和分享,形成了互动机制。
对用户来说,与单独的App相比,好声音“摇一摇”竞猜互动活动的使用门槛更低。
第一,微信已经囊括用户社交和交流的基本需求,对于同时需要满足线上收看电视节目、线下实现互动交流这两种需求的用户来说,使用微信的门槛显然更低,因为无需重新下载、安装和打开一个新的App;第二,微信是基于熟人关系链的强关系属性社交工具,因此与日常生活更加贴近,在话题的互动和活跃度上也会更高。
此外,业内人士还告诉腾讯科技,由于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用户收看电视内容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更加偏向于移动端,因此传统电视也有转型的迫切需求,需要建立与用户的互动机制,增强体验性和互动性。
想必《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的微信“摇一摇”竞猜互动还只是个开始,未来会衍生出更多传统电视与新媒体互动的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