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自动登录(30天内) 忘记密码?

用第三方账号直接登录

微博账号登录 QQ账号登陆

关闭

找回密码

关闭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网赢天下网>动态>趋势热点>

腾讯百度阿里,三巨头谁最开放?

2013-08-15 09:31来源:虎嗅网0

  
    公司的开放或封闭,很大程度上是其商业模式、发展阶段决定的。
 
腾讯百度阿里,三巨头谁最开放?
 

  大约一周前,微信第一自媒体联盟WeMedia的微信群爆发了一次激烈的讨论,主题是关于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开放。有人说腾讯最开放,腾讯生态系统的第三方最赚钱;也有人说阿里最开放,电商生态繁荣盛世;也有成员认为百度最为开放,搜索引擎本身就是开放的。

  在回答谁最开放前,先看下什么叫做开放。谈到开放,往往与开放平台挂钩。开放平台只是开放的一种形式。互联网公司的开放,有业务层面的开放,有技术层面的开放,还有文化层面的开放。但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核心价值的分享。不妨看看下面对BAT三巨头开放情况的梳理。

  在梳理之前,需要指出的是:不要对公司业务与技术层面的“开放”或“封闭”捆绑上道德寓意。某家公司相对开放、某家公司相对封闭,很大程度上是其商业模式、发展阶段决定的。对任何公司来说,不可能为了开放而开放。开放不见得就一定好,封闭不见得就是糟糕——对公司、对业界,皆是如此。

  
一、腾讯的开放是产品层面的开放,核心资源不可能开放

  
1、腾讯开放战略声势浩大,主要在产品层面,变现靠游戏

  如同外来物种入侵,腾讯一度凭借账号体系和复制能力,让互联网死气沉沉。3Q大战后,腾讯对外宣称将开放作为核心战略。

  今年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公布了最新的开放平台战略。QQ、游戏、微信、空间、邮箱、浏览器等产品都参与其中。在此之前,腾讯还推出了Q+、应用宝、海纳、手机管家等面向App开发者的应用市场。

  在变现上,截至4月腾讯给开发者分成累积已达30亿元,预计今年全年也将达到30亿元。腾讯开放平台成功变现的基本是游戏。这与腾讯的主要收入来自游戏有着密切关系。

  
2、腾讯开放的是导入用户的能力,而不是核心的账号体系和社交关系

  腾讯的开放,既有营销渠道的开放,也有支付工具的开放,但开发者真正看重的只有一点:用户导入的能力。拥有10亿多账号,几乎100%渗透中国网民的腾讯,不论是对自有新产品如微信,或者对第三方应用,新用户导入能力都有很大诱惑。例如胡莱三国这款游戏落户腾讯三个月后,获得了超过五千万的注册用户。

  腾讯的核心能力:社交关系和账号,却没有真正的开放,也不可能开放。这是腾讯的核心资产。用户就算导入给第三方,依然是“腾讯的用户”。第三方选择腾讯,其实更多是“被选择”。大量网站接入腾讯的OpenID,表面看这是获得腾讯的共享用户,实际上这是大量网站没有选择的选择:每一个网民都是腾讯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方便用户登录,进而吸引用户登录。

  周鸿祎在2011年“首届互联网开放大会”提出互联网公司应该要开放。这个大会正是由360主办的。不过周鸿祎妄图杀入腾讯核心腹地,说出了最核心的诉求:互联网公司开放,账号应该共享。几个月后,3Q二选一事件爆发,期间有IM趁机推出了“导入QQ好友”来突破QQ好友关系构筑的城墙,腾讯第一时间通过技术手段阻止了此类行为。

  太过封闭遭致怨声载道,在360摇旗呐喊下,腾讯走向开放之路势不可挡。腾讯逼用户二选一,这个世界逼腾讯开放。聪明的腾讯说我开放了,既转移了大家的视线,也造成了开放的假象。腾讯去年收入450亿,给第三方分成大约在5%左右。在实际分成比例上,国外标杆App Store是三七分,开发者得七。腾讯采用复杂的梯度策略,QQ游戏平台最严重的是一九分,腾讯得九。腾讯在游戏界的口碑有些“可怕”,开发者要么选择寄人篱下,接受与贡献不成比例的分成,要么等着抗衡腾讯的“复制”杀手锏。

  腾讯是庄园主,用户是他圈养的养。第三方是剪毛的佃户,关系好的可以成为长工,但拿到的收入都极其微薄。至于喝奶、吃肉,与他们没任何关系。

  
3、腾讯名义开放,本质仍然封闭,腾讯最具备封闭基因

  几乎所有主流互联网产品,都有马家军。IM、搜索、浏览器、空间、朋友网、邮箱、门户、阅读、音乐、视频、影音、游戏、安全、微信、应用市场、电商、团购,上百个产品多到腾讯内部的人都数不清楚。

  腾讯开放了,但“人有我有”的产品思路仍然没变。就算腾讯不针对潜力产品推新品,已有产品复制类似功能也成为常态。微信5.0就让我查查、百度移动搜索躺枪。

  这给腾讯带来实际的好处。复制Talkbox、米聊和陌陌的微信,使得腾讯拿到了船票,“复制”,可以杜绝一切被颠覆的风险。再比如及时跟进的应用分发市场,避免了与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类似的付出。腾讯收购投资略显保守,很简单,因为他不缺。

  用腾讯离职人士的话说,这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少走弯路,最大化降低成本,降低风险。企业是趋利的,腾讯选择这个路径自然而然,无可厚非。腾讯产品的成功,产品能力固然重要,不过最核心最基础的原因永远都是账号的导入、产品之间协作式的推广。包括微信。

  微信通过公众账号走向开放道路,作为乔布斯信徒的张小龙,也沿袭了控制欲和封闭思想。微信账号的API非常有限,自定义菜单目前很保守。微信账号认证极为严格,5.0对公众号的折叠,伤了很多微信创业者的心。微信正在成为一个黑洞App,外界很难染指,并且十分忌惮,下一版微信出啥?微信不干,它的备胎手机QQ会不会干?

  腾讯的心态开放了、业务产品也变得比以前更开放了。但依然是封闭的腾讯,它再开放也开放不到哪里去。它要构建的是“一站式生活”,让所有子民都在其“社交帝国”里,从出生到坟墓。

  
二、百度的开放是技术层面的开放,过度开放,对百度来说是风险

  任何一个有理想的搜索引擎,都希望汇聚天下所有的数据。任何一个有梦想的搜索引擎,都希望成为所有信息的入口。流量和数据是搜索引擎存在的基础。这些数据取自开放的网站。因此,与社交网络不同,搜索引擎的基因是开放的。

  国外的搜索巨头Google的创新和开放早已闻名于世。OHA(开放式手持设备联盟),Adsense,安卓系统,Chrome浏览器,Google+都是开放的成果。构建健康的生态体系是Google擅长的任务。

  再看回百度,其开放则主要体现在数据、产品和技术三个维度。

  
1、百度框计算开放平台代表了开放思路:数据为先

  百度的框计算开放平台允许第三方将数据接入百度,进而用户可以在百度搜索结果使用服务。例如天气预报,查火车票。进一步的服务依然会将用户导入到第三方。这种开放思路是自己修好楼招揽客人,引入第三方来给用户做好服务。

  这一思路贯穿始终。百度内部产品之间的整合,例如百度知道、百科、新闻整合到首页,也是产品之间的一种彼此开放。

  百度移动新技术探索的重要一块:应用内搜索,是框计算的衍伸。App大都是数据孤岛,搜索引擎无能为力。百度推出应用内搜索的API战略,以及19亿美元购入91无线,很大程度是为了让应用主动将数据交给百度。

  百度最基础的开放,是数据的开放。百度接收第三方的数据,鼓励用户接触第三方服务。搜索引擎的目标是:匹配精确的服务和信息,让用户停留在搜索页面时间足够短。第三方虽然没有获得直接变现,但也获得了流量、用户的间接变现方式。

  这意味着百度很难将用户向腾讯一样进行“圈养”,百度只能做用户的搬运工,或者是互联网流量的管道。百度的账号体系搭建十多年,也没成气候,根源就在于此。在360通过浏览器渠道获取了15%的份额后,百度醒悟:必须将流量变成用户。于是百度贴吧等社交产品进一步发力,前向事业部的成立、百度移动云体系构建、也一定程度会加强百度账号体系的建立。

  
2、百度技术基因:百度云为核心的并行计算、大数据处理相关的能力开放

  搜索引擎需要获取全网的海量数据,需要处理海量的搜索请求,还需对用户的搜索请求进行智能分析,并匹配精准的结果。这些都要求搜索引擎必须具备大数据处理、并行计算和机器深度学习等技术。

  国内搜索引擎角逐者众多,但都是背景雄厚。要么是依靠腾讯等巨头,要么依靠搜狐等传统门户,或者国家背景。创业者很难入局。既有技术门槛,也有巨大的计算资源开销,尤其是服务器和带宽开销。搜狗寻求收购,有道放弃核心技术,盘古和即刻的合并,都与研发成本高居不下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除此之外,搜索引擎的技术成果是普通互联网产品无法具备的。例如翻译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视觉搜索技术,包括语音技术。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和合成上有优势,但对于语言的理解,依然与搜索引擎有距离。

  还有一个对大数据处理技术要求高的是地图。高德地图在toB市场已经足够强大,但地图图层数据之上,还有POI(兴趣点)管理、街景、路径计算、导航等技术,都需要大公司来干。

  创业者需要这些技术,自己又鼓捣不出来,或者成本太高。百度有这些技术,只是转化为自有产品,不拿出来用太可惜了。百度云就成了百度技术输出的一个工具。百度云引擎(BAE)、百度云LBS、百度云语义、百度统计、百度转码等工具,都是百度的技术输出产物。接下来百度的深度学习、百度语音、百度视觉等能力可能会进一步开放出来。

  
3、百度商业开放:广告变现能力,面向的既有站长,也有App开发者

  商业开放这块,前期主要形式是联盟。这并非百度首创,与Google Adsense类似,百度联盟与百度广告系统打通,抢占第三方网站的广告位。百度的广告客户获取流量,百度和第三方获得广告分成。

  在移动端,这个思路也在延续。百度移动联盟就是允许开发者接入百度移动广告的合作方式。不过在百度收购91无线后,百度也明确了其将加强开发者生态体系的建立。这也是其收购91无线的主要目的之一。

  91无线有10万开发者资源,有门户、游戏运营、社交化、货币化、数据统计等百度不具备的to开发者服务。但百度有前面提到的“技术开放”的云,与91的开发者服务能力、App分发的货币化能力等结合,将完善“百度App开放”及“百度游戏”开放这一环。百度对91无线的重视除了体现在重金收购上,听说在正式洽谈的今天,李彦宏还专门飞赴福州与刘德建等人会面签约。

  此外,百度在搜索、地理位置和视频都具备商业化开放的潜力。这一切可以利用百度的智能广告技术,基于关键词匹配、数据挖掘和机器匹配的推送技术。

  过度开放对百度来说,或许也是一大风险。再怎么开放也得有“护城河”的存在。现在百度的护城河,一是技术、数据积累,二是搜索品牌。但是,百度的护城河相比腾讯的账号体系,显得相对弱势。

  
三、阿里的开放是产业链的开放,但生态的封

  看阿里电商生态圈的繁荣程度,可以认为阿里是开放的。

  
1、阿里选择性地将业务开放给第三方

  电商上下游涉及的环节太多。流量、供应链、仓储物流、支付、代运营、统计服务、导购等等。阿里选择做平台,将供应链、仓储物流、代运营等相对较“重”的环节交给第三方来做。

  阿里在上下游中,更多是做一个运营商的角色。它只做核心的电商流量经营、用户体系构建、电子支付。其他服务商都围着它转,它是生态系统的构建者,也是主导者,是处于价值链顶端的角色。

  京东最初与其相反,期望什么都自己做。什么都做,虽然可以控制体验,但效率太低成本太高,盈利遥遥无期。京东在最近的合作伙伴大会祭出了开放战略。

  分工和合作是群体社会的常态化趋势,电商的开放也是必然的趋势。

  
2、阿里流量和数据是封闭的,在自有体系完成闭环

  阿里对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态度,则体现其封闭的思路。

  阿里先后限制百度搜索、限制外站图片、掐断微信流量、限制外站二维码,甚至最近被爆出可能对导购网站进行封杀,体现了阿里在流量和数据上追求的封闭性。

  不允许别的网站搜索到自己,也不允许别的网站的图片出现在自己的帝国。流量入口有微博有门户,流量变现有广告系统,流量再消耗还有团购、金融等业务。

  电商流量和数据太宝贵,阿里不希望与任何其他第三方共享。阿里的流量,只进不出。淘宝联盟可以导入流量给自己,但用户到了阿里系网站,要么在他们之间跳来跳去,要么关闭窗口。

  
3、阿里对卖家的心态并不开放,对卖家有圈养之心

  阿里建了一个卖场,让用户可以便捷地购物。最初也让卖家可以免费入驻。并因此击败了EBAY。但到后期则开始收费。天猫相当于第二个卖场,豪华些,卖家入驻有门槛还收费,用户被引导到这个卖场。淘宝也有了更多的收费项目,例如卖家要获得曝光,得出广告费。

  卖家的开放入驻,是阿里的商业模式,而不是开放。商场不允许卖家入驻还开商场干嘛呢?

  阿里卖家在618店庆日情况下,则不乏被阿里限制不得参加的案例。这一定程度也说明,阿里对其卖家有圈养之心。卖家是阿里最核心的资产。

  
4、说说阿里云,开放得怎么样了?

  亚马逊搞成了AWS。阿里巴巴也折腾了一个阿里云。

  阿里云最近似乎走上了正道。与万网整合后,面向站在的域名注册、备案、云服务器、云空间租用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体验也不错,配套在研发云搜索等功能。

  遗憾的是,这一切与开放没关系,阿里云依然是干的“卖货”的老本行。没有开放阿里的卖家买家资源,没有开放阿里的电商数据,也没有开放阿里的技术能力。阿里云的尴尬便是身处以商业为核心的公司,想做技术驱动的事儿。就算做成,整个过程也是痛苦万分的。

  腾讯开放平台、百度开放平台,他们给第三方开发者分成,给第三方网站带去流量。阿里给第三方开发者带来了什么呢?nothing。

  可以认为阿里的开放是伪开放。阿里的“开放”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商业模式使得其不能全部都做,也做不了,必须留一些给产业链上下游。阿里有“放”,放下自己不做的给别人,但是没有“开”,没有“open”的心态。

  阿里的核心能力就是电商相关的买家、卖家、数据。阿里没有开放这些的迹象。从阿里当前的投资路径看,其更趋向于缺啥买啥,然后构建腾讯一样的啥都不缺的状态,为IPO讲故事。IPO之后优先做的事是如何整合买来的产品,如何支撑高估值。接下来才是推进“金融、平台和数据”战略,这时候开放会对阿里至关重要。

  补充一点就是阿里的文化是相对开放的。例如对国内开源社区的贡献,阿里在BAT三巨头是排名第一的。再比如阿里也零零散散生产出了冯大辉、鬼脚七、白鸦等在专业社区颇有声望的大牛。但他们的开放更多是个人分享,与阿里关系不大。

  
总结

  BAT三家在开放上各有所长。腾讯是产品的适度开放,但本质依然是封闭的社交帝国。百度的数据和技术是开放的,它没有封闭的能力,但是过度开放给它带来了缺失护城河的风险。阿里则是最不开放的,不论是数据、技术还是产品,电商产业的繁荣,与阿里开放无关。很难说哪家互联网公司最开放,但个人认为最封闭的则是阿里。

  对于开发者来说,也不需要三选一。需要导入用户的游戏开发者更趋向于选择腾讯;需要云存储、LBS服务、应用分发的开发者,需要依靠广告变现流量的站长则会选择百度;也有部分开发者,包括笔者本人会考虑阿里的云服务器,一站式域名注册、备案是阿里的优势,价格便宜,操作方式傻瓜化。在百度收购91后,一位游戏开发者对笔者表示以后会考虑百度开放平台,百度的分发能力、云服务和分成比例比较吸引人。开发者日后以组合的方式,使用三家的服务,会成为常态。

 

视点

More

王莹

腾讯在线视频商业化部总经理

数字化驱动下的体育营销变革

沙龙

More

WISE2022 虚实共生,无尽未

活动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