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互联网还只是与现实世界对立的“虚拟世界”,但如今,伴随移动端的扩散,世界正在重塑:
微信抢红包不仅力压“春晚”引爆马年话题,还顺带对支付宝完成了“珍珠港偷袭”;
快的大战嘀嘀,引发了 “老年人打不到车”的争议,让所有人都体验一回“受众被细分”;
曾经号令天下的巨头也开始放下身段,海尔大裁员更被称为“互联网思维”下的自我颠覆……
移动互联网在快速改变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商业逻辑:还在算计每次交易能带来多少直接利润?小账本已经跟不上形势了。补贴、红包的确倒贴钱,但在同质竞争激烈的时代,这种最具诱惑力的营销才能快速完成受众转化,通过他们重复消费、传播扩散不怕没钱挣。一切营销将只围绕受众,包括广告投放。如何更精准锁定细分目标受众?广告形式对于受众是否更具诱惑力?目标受众的消费意愿是否在增强?……这些广告主围绕受众衍生出的需求,催生了新的广告投放方式,业内戏称:买广告就像逛淘宝。
新生态:DSP-广告交易平台-SSP
随着人群定向技术的发展,广告投放终于从购买媒体转变为购买受众,“DSP-广告交易平台-SSP”的RTB新生态得以快速崛起。RTB即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跟传统购买形式相比,实时竞价是对每个曝光进行单独购买,谁出价高,谁的广告就会被这个PV看到。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Ad Exchange(广告交易平台)售卖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告位,而是访问这个广告位的具体受众,投其所好进行广告投放,就能产生最大的收益。因此,近年来RTB模式成为发展热点。
在RTB生态中,Ad Exchange(广告交易平台)就像淘宝,联系着买方和卖方。DSP(需求方平台)为广告主服务,广告主可以设置广告的目标受众、投放地域、广告出价等等。而SSP(供应方平台)则服务广告位拥有方,拥有丰富媒体资源和用户流量的媒体们可以这个平台上管理自己的广告位,控制广告的展现,设置补余等等。
传统广告投放是制定媒介策略,透过媒体定位覆盖目标受众,为实现精准,只能在投放后再用数据去验证调整。而RTB产业链的优势是在投放前就已找到合适的受众,让TA在最适合的时间、最适合的媒体上看到最适合自己的广告。 那么,DSP如何提前找到TA呢?这有赖于幕后英雄--DMP(数据管理平台)。
DMP:没有大数据,便没有RTB
传统的营销模式中,广告主和广告机构习惯于描述目标受众是男是女,大概赚多少钱等等。粉丝时代,这种粗线条的描述已远远不够,营销者更需要了解这些信息:某某用户关注哪些内容?可能会关注哪些商品?关注的频率是什么样的?……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既要获取足够海量的用户数据,又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还要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这些都需要DMP平台来完成。
按不同的评估维度和模型算法,DMP通过聚类方式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用户划分成不同属性的用户族群,然后将符合需求的用户画像数据输出,从而在海量受众中锁定目标营销人群,再进行洞察分析。那么,DMP到底要处理多少数据?根据移动广告平台帷千动媒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帷千平台已经覆盖4.2亿部移动设备,覆盖的手机型号超过9000款,每个月处理超过4800亿条数据,而每一次的广告请求会为平台带来37种符合安全规定的不同信息。为了管理好海量媒体带来的海量数据,帷千动媒今年推出了自己的DMP--北斗大数据系统。可见,DMP是在幕后补足了RTB缺失的一环:DSP将客户资源带进来,SSP将媒体资源带进来,DMP提供数据支撑,Ad Exchange完成实时竞价,四大平台形成完备的生态体系。
移动DSP:技术驱动未来
刚刚过去的2013年,被称为中国RTB行业的“发展年”,4G的到来更是推动了RTB向移动端发展。技术障碍曾经是移动RTB杀手,因为移动世界没有Cookie帮忙追踪用户。不过,如今这已经不是难题,欧美早已经出现一批Mobile DSP企业,如TapAd,Human Demand,StrikeAd,WDA等,这些企业已开发出Cookie替代技术,虽然各不相同,大体上都是让广告主通过精确的地域、移动设备型号、操作系统、运营商、用户当前浏览的网页或使用的App、具体使用时间等定位用户。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信息不包括用户手机号,通讯录等这些隐私,移动DSP们不需要此类信息。
而在中国,一大批DSP也在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品友互动、悠易互通等已率先拉起移动DSP大旗,不过,目前从事相关业务的企业多达数十家,未来可能将面临快速洗牌,尤其是一些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也在纷纷加入战局。 2014年5月,笔者在GMIC现场见证了帷千北斗大数据系统首发,该系统与智能媒体管理系统共同串联,使用者只需简单操作“营销标签”,即可从4.2亿部手机里面找到针对的受众群体完成广告投放,这种自助式服务一推出就好评如潮。而另一广告平台--易传媒则依托多年PC端操作经验,主打跨屏概念,其移动DSP实现对中国4亿移动网民的覆盖, 159种常用人群数据标签相当可观,同样受到市场的认同。由此可见,Mobile DSP企业要想避免出局,关键还在于最核心的数据挖掘。
无论如何,买广告像逛淘宝不再是广告主一厢情愿的梦想。未来将变成什么样,对于营销人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积极应对,才能紧握机会!